top of page

「閒聊」:「自己的膝蓋自己救」讀後感


在我時常靈感枯竭得時候,我常常會去誠品書局走一趟,那裡有成千上萬的書,對我在做創作的時候會帶來很大的幫助。

(截圖於:膝關節健康促進中心臉書

當我走到健康醫學專區的時候,拿到這本「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馬上就拿起來閱讀。




透過這本書,是我第一次認識這位目前擔任大林慈濟醫院的呂紹睿醫師,從他的這本書當中我領悟到幾件事情。呂醫師是台灣的退化性關節炎名醫、外科醫師,他以膝蓋「內側皺襞」(Medial Plica)為治療目標的「關節鏡軟骨再生手術」,幫助許多膝關節的患者改善生活品質。 甚至在他所分享的退化性關節炎的看法中,我夠深刻體會到幾件事情。


  1. 呂醫師在文中提到的「退化」性關節炎,認為95%是因內側摩擦所造成的。我很喜歡他在書裡面提及對於民眾過度頻繁地上下樓梯,已造成膝蓋的反覆地夾擠到「內側皺襞」。他提醒若是無法避免反覆爬樓梯這件事情,記得動作一定要慢。讓我想到我在診間中,我也時常提醒個案說,腳著地時,像貓一樣,緩慢但卻透過肌肉的幫忙,讓反作用力對軟骨的衝擊力變小。

  2. 呂醫師在書中所交代的「日常護膝三大運動」,其實和火箭隊的議員曾經提及過的運動和重要觀念,也有相似,我想這些都是在照顧膝蓋的個案中,我們不時會耳提面命的重要觀念:


股四頭肌運動:Quad is the King (股四頭肌是國王,股四頭肌是仙道)。

(截圖於:Youtube)

膝蓋「抱緊處理」:Let the motion be the lotion. (讓動作成為你的潤滑劑)

(截圖於:Youtube)

膝蓋伸直非常重要:膝蓋伸直角度永遠是第一步,若是無法在短時間完成,別忘了使用長時間、低負重的伸展方式 (Low load, long duration, LLLD Stretches)

(截圖於:Youtube)


我不敢說我完全進入呂醫師的腦袋,但確實這三個是很重要的運動。

最後我想分享的是,這本書裡面還提及到很多,呂醫師在面對實證醫學上,在他的理論仍然未被能許多骨科醫師、骨外科醫師認同,以實證醫學方式採用他對於退化性關節炎的論點,從他的無奈當中,我們也可以獲得一些很寶貴的訊息。



實證醫學雖然是足以讓我們臨床人員可以信奉或是可以奉為圭臬的標準,但如同呂醫師書本上提及,萬事皆有可能「一刀兩刃」,這些被過度被強調,或是得到大多數人認同的文章和期刊,有時也會真的被過度加持,以至於變成一個難以抵擋的「尚方寶劍」,最終「實證醫學」變成了一個非常「性感」(sexy)的名詞,威力之高強,以致於阻礙的創新理念的發表。



我相信呂醫師絕對是為仁醫,否則不會成為「全台灣最難掛號的醫師」,我想任何在目前為止被證實的實證醫學,雖然我們在評估與治療上,仍然可以視情況地給予建議與指引,但我們應該也要對一些創新的醫療技術也同時帶著「開放性的態度」,以至於讓我們的評估與治療變成是有溫度的,有接受各方論點的,否則,這樣的制式化就換我們被AI所取代了。


就好比是幾十年前的澳洲科學家馬歇爾(Barry J. Marshall),在80年代時,醫學主流都提及對於胃潰瘍疾病是歸因於壓力、刺激性食物與胃酸,為主流的醫學論點,但他和研究團隊不屈不撓,持續對於他們的創新論點追根究底,最終他甚至親自喝下培養出來的幽門桿菌,用自己的身體來提出研究的假設,最終在2005年獲得諾貝爾醫學獎,證明了幽門螺旋桿菌是造成大多數胃潰瘍和胃炎的原因。


堅持的人有時候是孤獨的,但當我們努力往自己目標邁進時,時間會證明,你不會是孤獨的一個人,就像阿甘正傳一樣,當你在堅持許久後,回頭一看,會發現你周圍也同時伴隨著這些默默被你的努力所感動的支持者。



(完)

70 次查看0 則留言

Comments


bottom of page